疫情防控悄然改变中国人生活习惯

2020-04-20 13:31

 一、这是河北武安市一家餐厅摆放的公筷用餐提示牌(4月14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王晓摄

 
二、在广东清远一家餐厅,服务员把例汤按碗分好(4月9日摄)。新华社发(邓 瑞 璇摄)
 
三、 3 月 23日,在武汉地铁常青车辆段,保洁人员在为地铁列车消毒。新 华 社 记者 肖艺九摄
 
“疫情期间就不握手了。”这是沈阳人张锐最近见客户常听也常说的一句话。
 
28岁的张锐是一家医疗公司的销售人员,拜访客户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。“现在见客户时很少握手了,基本上都改行拱手礼,既安全又礼貌。”
 
肢体接触是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。为切断这种传播途径,中国卫生专家呼吁公众改变见面握手——这一传统的问候方式。
 
辽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齐心表示,在疫情防控期间,用拱手礼代替握手,既不失社交礼仪,也保持了社交距离,减少了病毒传播可能。“拱手礼既是一种礼仪,也是一种传统民俗。”
 
见面握手改拱手礼,餐桌进食公私筷分食,安全性成出行首要考虑因素…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,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正悄然发生改变。
 
围桌合餐,是中国沿袭已久的饮食习俗。疫情来袭,出于安全卫生考量,分餐制再度进入人们视野。
 
目前,北京、上海、西安等多地发出实行分餐制、公筷制或双筷制的倡议,部分省市还制定了分餐制地方标准。
 
在西安曲江大悦城一家连锁餐饮店,记者看到,食客隔位而坐,餐具参差而“公私”分明。
 
“公筷私筷换着用,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,但现在出来吃饭对餐饮环境卫生要求比较高,分着吃的确更安全。”正在店内就餐的马先生说。
 
陕西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张英认为,采用分餐或者使用公共餐具不仅能够减少接触,保持社交距离,更能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传播。
 
外交学院礼宾礼仪专家周加李认为,使用公共餐具进行分餐,可在兼顾文化传承的同时兼顾对卫生和健康的考虑,“可行性会更强一些,对老百姓在家养成新饮食习惯也更有参考意义”。
 
对于在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赵頔来说,疫情带给他最大的改变是:出差出行更注重安全性。
 
赵頔说,复工后,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,在预订酒店时有着一套新的“安全标准”:独立空调、无接触服务、定时消毒……“宁可多花点钱,我也想订个有独立空调的房间。”
 
中国大型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网总裁勾志鹏说,受疫情影响,许多“价格敏感”旅客正在向“安全敏感”转变。
 
去哪儿网数据显示,自2月平台上线“安心住”酒店以来,迅速成为酒店预订主力,不仅占据八成订单量,而且连续6周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 
此外,3月以来,平台网站上围绕“安全”的标签搜索量增长25倍,而往年热门的“延迟退房”“价格便宜”等标签的热度则在不断下降。
 
这种改变也发生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。勾志鹏介绍,在刚过去的3月,旅客密度较小的公务舱、头等舱预订量环比2月增长46%,高于经济舱34%的增速。
 
“年后返工时,家人就让买公务舱机票,虽然会贵一些,但相对经济舱人少,接触也少,心里踏实点。”北京的白领张楠说。
 
张楠并不是唯一做出这样改变的人。去哪儿网数据显示,疫情最严重的2月,选择公务舱、头等舱出行的旅客占比相较1月逆势上涨,远高于2019年、2018年的占比。
 
疫情期间,共享单车公司“小品出行”的日均骑行量曾一度跌至平时的五分之一左右。然而,自2月中旬复工后,该共享单车的骑行量很快就恢复到疫情前,甚至更高。
 
“小品出行”创始人杜艺峰说,经过此次疫情,消费者们会更加认识到“共享出行”的优势——避免传统公共交通的人流密集。疫情也激励我们提供更加安全、智慧、灵活的出行服务。
 
业内人士认为,在疫情影响下,注重安全的消费观念,将促使旅游交通等行业从产品端、服务端发生一次深刻的改变。
 
勾志鹏说,谁能推出更多满足旅客出行需要的“安心”产品,谁将在旅游交通等行业的复苏过程中占得先机。

相关阅读:

回到顶部